2022-06-06 00:00:00瀏覽了 68 次
自今年7月1日以來,上海全面推進強制生活垃圾分類,形成了上海不多的全民全社會熱烈討論、熱情參與、熱火朝天的話題和行動。但一直以來,對垃圾分類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如有專家認為“上海干垃圾、濕垃圾的分類標準既不科學,也不實用”,“垃圾分類沒必要”等,一時許多熱議。特別是,有的經濟學家竟然從根本上否認垃圾分類是一件不環保的事情。本以為會提出嶄新論據,有條有理地讓人打開新世界,然而并沒有… 既然有文極力反對“強制分類”,小編就用已經“強制分類”的上海為例反駁。
一、逃避分類是少數么?
第1個觀點:垃圾分類太麻煩,居民做不到
嚴苛的垃圾分類無法使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不厭其煩,有相當的民眾就會選擇其他的方式來逃避監管,而這些方式都會比原先更加傷害環境。網上至少能夠總結出三種方式:趁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拋棄垃圾、直接扔進抽水馬桶、粉碎沖進下水道。
逃避分類的行為客觀存在,光照不到每一個黑暗的角落。但不可能是“多數”,用“相當的民眾”來描述是錯誤的。
夜深人靜偷偷拋棄垃圾?上海半夜12點街道上燈火通明,辛苦加班的人才陸續回家,24小時便利店永遠有人深夜覓食,進貨的小販半夜2-3點就開始工作……如果隨手放下一大袋垃圾,被看到一定會得到別人一個鄙視的眼神。假設有人為了不分類垃圾,能天天堅持熬夜偷偷摸摸丟垃圾,那小編對他的毅力也是極為佩服!小區高層家庭直接把垃圾丟進抽水馬桶?太扯了……以目前垃圾種類的豐富程度和體積大小,不說1天就堵,大概一次也沖不下去吧。
粉碎沖進下水道?僅限于經濟充裕的家庭用來處理少量濕垃圾,而且需要在分類后粉碎。目前市民多擔心管道堵塞,科普宣傳之下,使用的人不多。諸多手段齊上陣?是的,你堅持不了。如果居民一開始就不執行垃圾分類,那7月1日后開始的每一天都要思考怎么丟垃圾,大概會煩惱到爆炸吧?
如果一開始勉強去垃圾分類,同時心里一直在想點歪心思,那一天天就這么過去了…事實證明,從想法到行動需要耗費很多精力,不動腦子的垃圾分類簡單多了。我們至少2天都丟1次垃圾,1個月之后“勉強”分類就成習慣了。仔細想想,這也符合“追求懶惰”的人性!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我選擇體力勞動!所以,強制分類之下,垃圾分類一定會逐漸落實,不說100%,90%絕對可以。
第2個觀點:垃圾分類分導致腐敗
我們也可以再制訂一項政策禁止銷售垃圾粉碎機,如此一來,不僅粉碎機的銷售價格會看漲,而且,加裝粉碎機將成為一部分人的特權,垃圾腐敗將會成為反腐敗的新內容。
小編覺得“想太多”,低估了老百姓的水平。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市民的平均素質也提高了。環保專業的我們,常常被問“我家能不能買粉碎機,真的會污染環境嗎?會堵管道嗎?”大家在做決定之前,都有比較分析,有思考。請個保潔阿姨就可以解決的事情,說“特權”太遙遠了。
二、垃圾分類符合人性么?
第3個觀點:過于嚴苛、老百姓不認可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過于嚴苛的垃圾分類使人們要付出更多時間更多精力甚至更多錢財去做一件他們并不認可的事情,這種事情就不符合人的本性,自然也就無法持久堅持。人們常說中國的城市環境不如國外干凈、優美。不付出努力就想收獲美好城市不可能?!芭侣闊笔侨说谋拘?,喜歡“干凈、美好”也是人的本性。
我們的垃圾四分類都能被稱為“嚴苛”的垃圾分類法律?那日本的垃圾分類該稱為“極度極度嚴苛”了。中國人比外國人更加勤勞。我們顯然能夠為了自己家小區的干凈環境、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為了子孫后代的生存而努力做好垃圾分類。老百姓為什么不認可?在最初的最初,老百姓也不認可環境保護。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認可需要過程,也需要我們通過科普、宣傳去獲得。
人性是向善的,社會需要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不同城市經過了少則3-5年,多則10年的努力之后,很多市民都已經非常贊同垃圾分類,甚至自己踐行更細致的垃圾分類。只要“想要美麗干凈生活環境”的欲望存在,我們就可以一直堅持下去,并且做得更好。分類只是一個起點。
三、垃圾分類法律是先進的么?
第4個觀點:垃圾分類讓大多數人處于違法狀態
既是法治社會,這個垃圾分類的法律是從何而來?如果一項法律使絕大多數人都處于違法犯罪的狀態,那么,這說明法律有問題,要修正的不是人的行為而是法律本身。
這句話換個說法就是“法不責眾”。想想1950年5月1日頒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實行一夫一妻制的時候?一項法律出臺導致大部分人都處于違法,不等同于這個法律錯了,不代表法律就是不符合國情、不符合客觀規律的。世界上存在客觀真理。我們都認為“環境保護”就是正確的發展方向,至多在實現途徑上有所分歧?,F在,絕大多數人是贊同“垃圾要分類”的。
四、垃圾分類的最終效果不是環保
可以預料,不久的將來,我們所面臨的環境不是變得更好,而是變得更糟:小區角落隱藏垃圾,臭氣熏天;小區下水道時常堵塞,污水泛濫;大江大河更是被垃圾粉末嚴重污染,城市排污與水資源供應都將陷入困境。這不是危言聳聽!只不過,今天的拍腦袋政策的禍害往往要在若干年后才能顯露出來。
評價一項制度(或者說法律)的好壞,不是去看制訂它的動機,而是要看實施它的效果。從效果上預測,嚴苛的垃圾分類不是個好制度,即使是單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
上?,F在沒有出現大量垃圾隨處亂堆不分類污染環境的現象,6月、7月和8月的數據對比,濕垃圾的分出量在提高,干垃圾的處置量在減少,一些被混入干垃圾中的可回收物也
分離了出來。短期看是環保的。要說長期效果,你看看日本!結果,是我們的環境更干凈,還是日本的環境更干凈?
毫無疑問,我認為,垃圾要分類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我們有垃圾分類法律是先進性的體現。全中國的發展相對不均衡,環境保護、垃圾分類都是因地制宜,逐步推進。未來其他城市要逐漸落實強制分類的國家決策也是正確的。
五、分類浪費時間精力么?
社會發展讓機械代替人工,垃圾分類卻在增加人工成本,這是不是錯誤的?
舉個例子,中國餐桌上的食物浪費令人震驚,大家以前一買水果有好幾斤,但我去日本旅游,常??吹教O果論個賣,牛肉200g一小塊一小塊分開用保鮮膜加盒子包裝,人們更習慣于少買一點。國內現在也既有量販式超市,又有便民小包裝店。分析一下,無論是產品生產環節,還是垃圾分類環節,日本都多了很多人工分揀、清洗的成本。但是,食物浪費減少了,清洗干凈的塑料盒等很多資源都可以回收了。
日本食物的“限量”是用“人力資本”代替了“自然資本”,從而減少了自然資源的消耗。垃圾分類中也有相似的道理。用人工成本的增加來換取“未被污染”的環境資源和“可回收利用”的環境資源。這個問題在未來生態文明建設中可能還會出現,有待進一步討論。大家覺得垃圾分類不環保嗎?